本文源自:蓝鲸产经 李振兴
业内人士认为,糖已经成为刚需,被完全替代很难。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无糖产品,加之全球多地对糖的限制,无糖正在成为大势所趋。
8月24日,保龄宝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显示,收入增加近一成,净利润增长超4成。这对一个上市近15年,前十三年净利润都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而言,这两年的业绩可谓坐上了火箭。
除了保龄宝之外,甜味剂巨头金禾实业2022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88.93%-102.59%。增速也是三位数的增长。
于此同时,传统的糖企业却凉了。南宁糖业2022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9351.63万元,同比下滑1943.51%。中粮糖业虽然未公布上半年业绩,但仅仅净利润一直在下滑。
糖与代糖企业的业绩反差因素很多,糖市场的供应主要来自于巴西和印度,这两个国家的糖产量受到天气因素影响很大,所以糖原料的供应波动导致价格波动。就企业自身而言,产能和运营能力也是重要的因素。
但业内人士认为,糖已经成为刚需,被完全替代很难。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无糖产品,加之全球多地对糖的限制,无糖正在成为大势所趋。
无糖股相关企业业绩多增
报告期内,保龄宝实现营业总收入 13.83 亿元,同比增长 9.61%,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075.20 万元,同比增长 40.6%。公司盈利跃上新台阶,实现和谐、健康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。
在2020年前,保龄宝并没有如此好的业绩。保龄宝于2009年上市,2013-2020年收入从9亿元,增长至20亿元,但净利润均在5000万元以下,2020年最高仅为4986万元。
但2021年收入暴增至近28亿元,净利润超过了2亿元。
这和其主力产品赤藓糖醇的价格飙升有关。保龄宝相关负责人曾在互动平台上表示,2021年,保龄宝有机赤藓糖醇的价格曾突破过40元/KG。这就意味着赤藓糖醇价格超过了40000元/吨。在2021年初,赤藓糖醇的主流签单价在15000元/吨左右。
根据沙利文研究数据,2019 年保龄宝在全球赤藓糖醇市场产量份额为18%左右,具有明显的行业领先优势。水涨船高,保龄宝在2021年业绩大涨也顺理成章。
国内另一个甜味剂巨头金禾实业业绩也格外亮眼。据悉,金禾实业主营业务是精细化工产品和基础化工产品的生产、研发和销售,主要产品是甜味剂安赛蜜、三氯蔗糖等。
金禾实业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,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8.3亿元-8.9亿元,同比增长88.93%-102.59%;实现扣非净利润8.4亿元-9.1亿元,同比增长127.88%-146.87%。
对于业绩增长,金禾实业称源于扩产和提价。报告期内,年产8000吨三氯蔗糖项目处于满产状态,相较于上年同期,该产品产能、产量、销量以及销售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。
其次,受大宗原料、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,主要食品添加剂产品和大宗化学品生产成本不断上涨,金禾实业适时对产品价格进行了不同幅度的调整,同时,过持续的生产技术、生产工艺的优化,提升了生产效率、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对此,业内人士认为,近几年无糖风持续劲吹,从饮料吹向食品,所以市场对代糖需求增加,所以这些企业在平淡多年后实现业绩的暴涨。
相关企业的业绩均实现了增长。8月10日,功能性糖醇龙头华康股份称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.5亿元,同比增长29.92%,归母净利润1.42亿元,同比增长22.67%。天然甜味剂、茶叶提取物企业莱茵生物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.42亿元,同比增长41.71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.33亿元,同比增长123.62%。
企业都提到,国内外“减糖、无糖”需求持续增长,产销持续高速增长,在市场扩大的同时,不断增加产能,保证供给,所以实现了快速增长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认为,近年来,由于“健康中国”行动的推进,消费者减糖意识不断提升,消费者选择代糖产品越来越多,代糖产品的需求增大,食用糖它减少。另外,代糖或减少糖产品也越来越多,从饮料延伸至酸奶、甚至到一些零食、点心。
火爆的行业,带来激烈竞争,也有被火热“烧”到的企业。
2022年2月三元生物上市。日前发布的首份半年报显示,三元实现营收4.57亿元,同比下降41.89%,实现归母净利润1.19亿元,同比下降50.93%。
2021年赚的盆满钵满的三元生物,起点太高了,就容易摔着。对于营收下降的原因,三元生物在财报中解释称:主要系报告期内销售价格及销量下降所致。
代糖行业火爆,圈内外企业纷纷加码,行业竞争激烈,最直观的就是价格表现。数据显示,近两年赤藓糖醇价格经历了“过山车”式的变化。2020年底,赤藓糖醇的价格在1.5-2万元/吨,但2021年二季度如前所述达到4万元/吨大关。此后价格暴跌至当前1.3万元/吨,部分厂家为了赢得订单甚至将价格压至1万元/吨。
业内人士认为,竞争激烈时,受伤的多是产品结构相对单一,控风险能力弱的企业。据悉,三元生物是一家专业生产、销售赤藓糖醇的行业龙头企业。2020年以来,凭借着0糖0卡概念饮品的兴起,赤藓糖醇价格飞涨,三元生物曾赚得“盆满钵满”。但是,对赤藓糖醇产品的依赖性也使得三元生物的盈利能力受到牵制,一旦赤藓糖醇市场有所变化,对于三元生物来说将形成巨大影响。
三元生物业绩下滑也不足为奇。
就整个行业而言,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,就整个代糖工业未来的发展,人工甜味剂部分将被天然甜味剂取代,迭代升级的竞争也激烈。
糖相关企业业绩遇到瓶颈
与无糖概念股截然相反的糖概念股表现就不理想了。其中糖业务比重越大,业绩影响也就越大。
南宁糖业可谓首当其冲。
上半年,南宁糖业多项费用增加,其中管理费用1.2亿元,增加26.97%、财务费用1.09亿元,同比增加6.99%。由于子公司盈利增多,所得税费用达1559.78万元,同比增加77.47%。非糖子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增加,导致研发投入556.65万元,同比增加224.55%。
就产品而言,南宁糖业收入占比超7成的自产糖收入12.76亿元,同比下滑3.71%。南宁糖业称,食糖价格波动太大,会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不稳定,如食糖价格持续低迷,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。
南宁糖业把原因归于糖市场的周期波动称,制糖行业作为资源加工型行业,食糖生产很容易发生周期性的供求失衡。我国食糖市场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规律:价格上涨-生产扩张-过剩-生产收缩。
资料显示,自1992年国家放开食糖市场后已经发生过数次周期性波动,产生严重的供求危机,经历了数次价格大幅波动。
不过这个周期早已开始,2017年、2018年就已经连续亏损两年。2021年第四季度南宁糖业单季亏损6385.17万元,净利润同比下滑2928.23%。2022年一季度亏损5205.98万元,同比下滑1080.9%,二季度亏损4145.66万元,同比下滑17570.91%。
同样来自华南的粤桂股份也受到糖业务的影响。该企业白糖业务约占五成,影响较小,但已显现。2022年上半年,虽然整体业务司2022年1-6月实现营业收入17.06亿元,同比增长13.82%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.59亿元,同比增长278.32%,并且机制糖收入1.73亿元,同比增加51.76%。
但占比超过40%的粤桂股份加工贸易糖收入6.84亿元,成本也为6.84亿元,毛利率为0。
这意味着加工贸易糖的相关收入难以覆盖成本和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等费用的相加之和,该业务处在亏损状态。
作为央企背景的中粮糖业,具有国际供应链优势,近几年收入规模保持了增长,从2018年超175亿元的规模,增至2021年近252亿元的规模。但净利润却连续下滑,从2017年的7.4亿元,下降至2021年的5.2亿元。
中粮糖业披露2021收入增长的驱动力时称,主要源于外延式增长。其中北海糖业“二步法”榨炼结合项目于2021年10月16日投产,各项运营指标达到设计水平,新增炼糖产能20 万吨;唐山糖业精炼糖项目二期已开始建设,预计2023年达产,届时将再增炼糖产能15万吨。同时,炼糖运营再上新水平,产能利用率再创新高。炼糖业务延长了公司食糖产业链,平滑了大宗商品商情的周期性影响,奠定了公司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基础。
如朱毅所言,白糖行业“内卷”严重,企业毛利率太低。
南宁糖业丢失的市场,或是被中粮糖业所蚕食。中粮糖业在财报中称:“炼糖产业上取得显著突破,已形成19 万吨炼糖产能,稳居行业首位。”
就目前的情况看,朱毅认为,白糖仍是高频刚需产品与原料,是人们写进基因的热爱,企业重要的是做好自己。
糖产业受消费需求影响较大,而影响更大的是国际市场。巴西是全球第一大食糖生产国。央视财经报道,今年5月,在国际油价飙升大背景下,近期巴西多家糖厂纷纷转产乙醇。巴西粗糖的出口量已被取消了20万-40万吨。央视在报道中称,巴西食糖产量约占全球的22%,巴西糖产量下滑之际,糖厂加大力度生产乙醇,可能导致全球食糖供应收紧,糖价上涨。
8月中旬,巴西农业部下属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称,由于甘蔗生长季节天气条件不利。2022/23榨季年度甘蔗产量预计将比上一个周期下降1%。
糖产量减少,也符合了世界减糖的趋势。新加坡政府颁布了新的法案:从2023年底开始,糖分和反式脂肪含量较高的饮料禁止进行广告宣传。
我国相关部门发布的《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》中明确提出“三减”行动中在“减糖”的目标是,到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应当不超过25克。减糖已是大势所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