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日报:持续扩大优势 做强做大“甜蜜事业”
全国每三勺糖,就有两勺来自广西。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和食糖主产区,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的60%左右,是名副其实的中国“糖罐子”。
12月14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到来宾市视察,察看了万亩甘蔗林和机械化作业收割场景,同蔗农、农机手和农技人员亲切交流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,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,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、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。
过去20年,广西是如何稳住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的呢?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。
自育优品 蔗农增产增收
农业向来靠天吃饭,甘蔗要种得好,必须讲究科学,广西的甘蔗种植有独特的“核心竞争力”。
2022年,全国干旱严重,降雨量锐减,许多蔗农种植的甘蔗减产近半。但2023/2024年榨季开始时,柳城县农民罗凤惠家的甘蔗却喜获丰收:“虽然我家的60亩甘蔗都种在旱坡地上,但今年长势不错,亩产突破7吨,预计总产量420吨,产值21万元。”罗凤惠家的甘蔗长势良好,得益于试种甘蔗新品种“桂柳1539”带来的变化。
“桂柳1539”是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培育的一款抗旱、抗贫瘠新品种,也是“桂柳”系列甘蔗新品种之一。与普通的品种相比,“桂柳1539”能在旱地、“瘦”地增产至少1.5吨,为蔗农在旱地种植甘蔗创造了条件。
广西糖业打破种植条件制约,大力推进良种研发,创造了自己的“核心竞争力”。目前,广西在农业农村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完成登记甘蔗品种50个。国家也对广西给予大力支持,2023年中国科学院安排中央资金1.7亿元在我区启动优质甘蔗新品种培育先导A类专项,开创了国家顶级科研团队研发甘蔗种子的先河。
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,桂糖42、桂柳05136、桂糖44号、粤糖00236等一批高产高糖、抗旱抗倒伏、适宜机收作业的突破性优良品种,在糖料蔗良种推广补贴政策的加持下全面有效推广,目前全区糖料蔗良种覆盖率达98%,其中广西自育品种覆盖率89.8%,极大助力糖料蔗增产增效。
蔗农增收方面,广西启动实施糖料蔗收购“首付价+糖价联动”机制,通过二次结算方式提高糖料蔗收购价格,让蔗农享受糖价上涨红利。据了解,2023/2024年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每吨提高20元,预计通过联动机制还能为蔗农带来更多收益。
机械作业 推动种收提质增效
“我国食糖年产量约1000万吨,消费量约1500万至1600万吨,进口量约500万至600万吨。”广西制糖学会理事长李凯介绍,我国食糖产量仍处于产不足需、供不应求的局面。
广西通过推进机械化作业,大幅提高生产效率,提高种收品质,向现代化要产量。黄安优质“双高”糖料蔗基地是来宾市凤凰镇2017年重点打造的3个万亩连片示范片区之一,也是来宾市首个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糖料蔗万亩“双高”基地。如今黄安优质“双高”糖料蔗基地核心片区全部采用1.8米以上宽行距种植,种植、中耕施肥、喷药、收割等环节全程机械化作业,降低了劳动成本。
广西不断探索推进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。2022/2023年榨季,全区糖料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9.07%,其中机耕率99.7%,机种率66.25%,机收率31.03%。目前,糖料蔗联合收获机拥有量从2013/2014年榨季不足20台增加到目前的2500台。新榨季,柳工农机、合浦惠来宝等一批企业生产的分步式机收设备将投入使用。
制糖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提升出糖量。“今年,我们平稳关停2家糖厂并转型为发展糖料蔗生产的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,淘汰落后压榨能力5500吨/日。”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全区糖业集团数量从“十三五”初期的17家减少至10家,糖厂数量从104间优化至79间,平均单厂日处理糖料蔗能力由6850吨左右提高至7600吨左右。
吃干榨净 全产业链优化升级
广西持续谋划推进糖业全产业链发展,取得良好成效。
在广西福斯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蔗渣被制成可降解的各式环保餐盘、餐盒等产品。
在广西扶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,蔗渣成为燃料用于发电,向糖厂提供蒸汽,燃尽的蔗渣灰给糖料蔗施肥,实现资源、能源循环利用。
在广西来宾东糖集团,已建成从制糖到造纸、生物工程三条完整、科技含量高的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……
随着糖业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、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,糖业产业集群逐渐成形成势。
当前,我国正加快推进糖业全产业链发展,推动传统蔗糖产业向生物化工、食品工业、发酵工业等转化升级。广西正努力推进蔗糖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,如今已实现蔗渣、糖蜜、滤泥利用率100%,液体糖、药用糖、注射用糖等深加工产品超过20个,环保餐具、酵母、生物肥等综合利用产品超过30个。
随着糖料蔗经营规模化,机械化作业、科学化管理不断推进和提升,广西“甜蜜事业”前景越来越广阔。“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糖业擘画的方向,极大提振了我们发展的信心。”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文纲表示,随着广西蔗糖深加工产品不断丰富,广西将持续拓宽产业领域,打造广西经济新增长极。(记者 岑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