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糖业“十四五”规划工作扬帆启航--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在京召开专家咨询会 作者 雷承宝
2020年12月5日,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联合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,在北京金龙潭大酒店召开广西糖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专家咨询会,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信部、农业农村部、财政部等部委相关司局,北京工商大学、中国糖业协会等部门领导、专家应邀出席会议,为广西糖业发展问诊把脉,出谋献策。广西糖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北京咨询会的召开,标志着广西糖业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和国家视野,标志着后新冠疫情时代的食糖安全吸引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关注,有利于广西糖业加快转型升级,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“十三五”时期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,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,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、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糖业发展,成立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,统筹推进糖业农贸一体化发展,取得显著成绩。
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恢复。2017/18—2019/20年榨季,食糖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600万吨以上,比“十三五”末期的2014/15年榨季的510万吨提高100万吨以上。
二是糖料蔗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。累计投入170多亿元建成500万亩“双高”糖料蔗生产基地,糖料蔗生产规模化、良种化、机械化、水利化水平大幅提高。
三是全自治区糖企战略重组和“去产能”工作取得重大突破。制糖企业集团从2015年的17家减少到2020年的10家,形成6家年制糖能力超百万吨的企业集团;累计关停糖厂16间,淘汰落后产能6.65万吨,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大幅提高。
四是产业链延伸取得新成效。特色红糖、冰糖、液体糖浆、黄金砂糖、甘蔗浓缩汁、甘蔗醋饮料、糖果、药用糖等近20个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;综合利用向纵深发展,制糖副产品逐步向高值化利用转化,蔗渣浆由造纸转向生产绿色高档餐具,并出口欧美发达国家;蔗叶资源化利用取得初步成效,蔗叶养牛发展到年存栏1万头以上。
五是产业转型升级新平台逐步形成。广西·中国糖业产业园自2017年9月破土动工以来,发展迅速。截止2020年10月,共引进糖业转型升级项目60个,合同投资额600多亿元。2019年,完成工业总产值189.4亿元,为打造集糖业精深加工、糖品交易、糖业科技示范展示、仓储物流、产业数字化展示、糖业国际合作交流、信息服务、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糖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平台走出坚实一步。
六是提质发展成效突显。制糖生产“自动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”水平显著提升,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和控制在东亚、广糖、南糖、中粮等大型企业的核心糖厂推广应用。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连续煮糖、全自动分蜜机等装备应用不断增多。三分之一的糖厂已完成了自动卸蔗、自动装包码垛改造,生产效率大幅提高。传统制糖生产工艺取得重大突破,膜法绿色制糖技术已经具备产业化推广的条件。通讯、物联网、北斗定位、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应用于蔗地测量、土地确权、甘蔗收割、砍运调度、农机农具管理、仓储物流管理等方面,智慧糖业初具雏形。
七是糖业数字经济起步。糖业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,糖业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、涉糖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、制糖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、泛糖产品交易大数据服务平台、糖业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、糖业政务监管大数据服务平台初步建立。广西泛糖产品现货交易平台搭建完成并开始发挥作用,已经逐步整合交易、仓储物流、金融、防伪溯源和大数据五大服务。“糖业信息产业集群+电子商务+现代物流”的现代商业模式初步建立。
八是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破题。2019年2月26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《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放开糖厂蔗区管控、放开糖料蔗收购政府定价,由企业与蔗农通过订单合同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广西糖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。国家支持广西建设1150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,并在2020—2022年,对广西新种糖料蔗给予350元/亩的脱毒、健康种苗补贴,支持广西扩大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覆盖面等,必将对稳定广西糖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。但是,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糖业市场,由于我区不可缩小的土地资源禀赋天然劣势导致的高成本问题,我区糖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。
面对新的形势,专家们认为,以降本增效为中心,提质发展为主线,对标国际先进水平,进一步深挖潜力是广西糖业未来发展的方向。要在“十二五”“做大”、“十三五”“做优”基础上、“十四五”围绕“做强”目标,进一步巩固糖业基础地位,深化供给侧改革,加快破解发展瓶颈,借助现代信息及科技手段推动产业链智慧化升级,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、深化糖业改革、扩大开放合作,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协同共治,强化政策支撑与企业自强双向发力,强化三产融合与关联产业协作同步推进、强化甘蔗制糖与原糖精炼合作共赢,构建现代糖业发展新生态,全面提高广西糖业竞争力。
规划目标初步提出,到2025年,广西糖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。